讲座时间:2024年5月30日(周四)下午2:00
讲座地点:金沙总站唯一崇远楼210会议室
讲座题目:“实践与制物:比较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路径”
讲座专家:南京师范大学 余红兵教授
讲座内容简介:
在种种“跨文化”名义下的当代研究与实践中,有一个自损式的概念陷阱,那就是 “本质主义”(essentialism)。要做到真正意义上包容、开放的文化研究与实践,应放弃“本质主义”。要真正做到这种放弃,就不得不在根源上彻底重构“文化”概念。相对于各种名义之下的“跨文化研究”,“比较文化研究”可能带来更好的解释框架。本讲将立足于文化符号学的最新视角,提出一条“比较文化研究”的可能路径。
余红兵教授简介:
余红兵,美国符号学会会长,亚洲符号学国际学会秘书长,国际符号学界著名青年领军学者。加拿大著名公立高校多伦多都市大学(原名瑞尔森大学)副教授(终身教职)、博导,南京师范大学金沙总站唯一特聘研究员(教授级),大连外国语大学启航学者讲座教授,多伦多大学、约克大学兼职教授,南京师范大学国际符号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,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语言与文化符号学中心主任。
目前主要从事语言与文化符号学、比较哲学、文化与传播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,现阶段专注于语言与社会仪式、古代中国哲学的认知维度、神话思维与叙事等问题,并在多伦多、南京和大连面向国内外博士生、硕士生和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化研究、符号学、语言哲学、批评理论、中国文化传统等多门课程。目前已在SSCI,AHCI等收录的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原创学术论文六十余篇,出版中文专著一部(《符号建模论》),符号学译著三部(独译两部,合译一部),英文符号学编著三部(独编一部,合编两部),编纂英文符号学丛书一套(共同主编),即将出版英文专著一部(De Gruyter出版社)。已主持和参加中国国家级、省部级以及国际人文社科项目九项。
长期担任国际符号学名刊Chinese Semiotic Studies(ESCI,SCOPUS)执行主编,国际人文社科权威期刊Semiotica(SSCI,AHCI)副主编(2016.10-2021.4)及编委(2021.4至今),国际符号学名刊Biosemiotics(SSCI,AHCI,SCI-E)副主编,国际符号学权威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emiotics(AHCI)及Cultura: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& Axiology(AHCI)等编委,国际期刊Brill Perspectives on Popular Culture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miotics and Visual Rhetoric副主编,同时担任多家著名国际出版社和SSCI、AHCI期刊特邀审稿人。其他学术兼职有:美国语言学会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,约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,国际符号学协会大中华区联络员,“多伦多符号学圈”常务理事,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理事,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理事,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理事,四川大学“符号—传媒”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。
2024年获多伦多都市大学“杰出学术研究”奖。
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!